2.5古埃及人的數字寫法

從金字塔到各種圖騰,再再的顯示古埃及人在數學方面的天份。有證據顯示,古埃及人在西元前3000年便開始有數字的發明,從最簡單的1到10、百、千、萬都有一定的寫法。這次,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寫數字的。

首先,我們來做個練習:如果1以「-」來代替,每增加一就多劃一線,那2就是「=」,4就是「= =」。古埃及人的數學跟這個很類似,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1到9由不同數字表示,而是以同一種符號的「重複變化」形成。假如我們想要寫某個數字,不論你是上往下,或是左往右、右往左,請記得:1.數字排列時,把相同的放在一起;2.數字大的在前端或上端,也就是先唸到的會是比較大的數字,比方說「2002」,先唸的一定是「千」這個單位。

以下就是一些範例:

2.4單音節子音符號(1-consonant)

在我們要開始學會讀象形文字之前,先看看最常用的單音節子音(1-consonant)。所謂「單音節子音符號」是指每個圖像符號發一個音節,好比 這個符號就發音為〔A〕。以下便是這些象形文字符號單音節字音:



如果你想學好古埃及文,這些是必背的基本符號,這會有助於你閱讀石碑或物體上的文字。
第一行所列是符號,第二行則是該符號的譯音,第三行則是方便給學過英文的人閱讀,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由於這些音都是與其他語言相互參照而來,所以你對發音不必太執著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發音。學習中文的人,可以參考第四行的發音來當作基本發音。
大多數的英文在古埃及文中也有類似的發音,所以部分很容易轉換成一般的發音形式,例如英文「say」這個字,就可以寫成「 〔sAy〕」,雖然意思不能相通,但是兩者的唸法卻是幾乎一樣的。
在書寫時要注意,每個符號的發音絕對各不相同,雖然說這些是音譯的發音,但是為了方便區別而且與世界各地統一,一定要用「譯音」來書寫,而且其中「譯音」音標的底線、曲線等等也都不以省略。例如〔q〕和〔k〕對古埃及人來說發音的差異就很大,如果你沒有注意到,中間會失誤的一個字可能讓整句難以翻譯。
由於古埃及文沒有母音,所以發音起來額外辛苦,要發出跟數千年前古埃及人完全一樣的音是絕不可能的(因為真正的發音方式早就失傳了)。為了學習上的方便,除了〔a〕和〔A〕之外,我們可以在這些子音後面加上一個母音〔e〕,至於〔w〕、〔a〕、〔u〕之類比較好發音的,也可以不必另外添加母音幫助發音。
舉例來說,以下這個字〔Apdw〕鳥來說,你或許可以發音作〔apedu〕會更好,不需要受到建議或是規則的束縛。

〔Apdw〕 鳥

2.3翻譯與音譯

當我們把放進我們傳統的文字中時會變成pr,不過古埃及人可未必這樣唸的,這只是「最接近原因的可能唸法」,或是你稱為「音譯(transliteration)」。在學習唸古埃及文之前,你有必要知道這些古埃及文是如何在中斷數千年後,又再次的被發現讀法,以及到底如何發音才是正確的發音。

很幸運的,答案是埃及文並沒有正確的發音,所有的發音都是靠眾多的碑文相互參照而來。例如最有名的那塊「羅塞特石碑」,就並列了三種語言在石碑上,學者得以用其他語言的發音輾轉音譯這些「讀音」,例如古埃及的國王或法老。所以這裡我會強烈鼓勵你用「音譯」的方式,把這些獨特的埃及文唸出來,而不需鑽牛角尖的硬是要知道這些音標正確的唸法(因為會正確唸法的人全都作古上千年了)。

和我們一般印象不同,象形文字竟是沒有母音的,所以像a、e、i、o、u這種母音都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的子音,不過學會這些子音幾乎就可以讀出10﹪的字了。光有子音其實很難唸,像剛剛pr為例,我會建議你唸做per(有點像per-week中的per),適當的加上e、i、a這些母音,會幫助你學會唸這些圖像化的文字。

古代中國皇帝諡號之解?

編按:這方面中國與埃及有極度相似之處

http://sanyuker.blogchina.com/2515401.html

諡(亦作諡) 號,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漢代起則是皇帝、大臣、親貴、士大夫) 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按傳統說法,諡號起始于周,比廟號要早八百年,而諡的範圍也不限於帝王。 ?
商代亡國之君是紂王。紂王姓子名辛,《史記.殷不紀》說: 「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在「辛」前加一「帝」字,是後人敘史時加添的,並非諡號; 「紂」可能是同人給他的惡諡。周代有諡,則確鑿無疑,第一代周王姬發諡武,史稱周武王: 武王之父姬昌雖未開創周朝,但武王追尊為王、加諡日文,稱周文王。秦朝曾經廢諡號。秦始皇認為,讓諡是以子( 嗣皇帝)議父( 先帝)、以臣議君; 下議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無諡號( 亦無廟號) ,對大臣也不賜諡。及至漢初又恢復諡法。先帝下葬前由禮官議諡,嗣皇帝定諡。漢代標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諸帝諡號都有「孝」字,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敘史作省稱,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廟號、諡號連稱時,廟號在前、諡號在後。例如漢武帝的全稱是「世宗孝武皇帝」。諡號最初用一個字,後來有兩個字的,例如戰國時趙武靈王、魏安厘( 僖)王,還有三個字的,例如貞惠文子; 後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長句的。 ??

諡號含有褒貶之意,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厲、幽、暢都是貶字,沖、殤、湣、哀、悼等諡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貶意。按前人記載,議諡是在將葬之時。未死而諡的特別例子是有的: 楚太子弒父,諡父為靈,豈料其父尚未瞑目,雖然不能開口說話,卻急巴巴地睜著眼睛似有所語: 太子即改諡為成( 史稱楚成王),他這時才瞑目。因為成字比靈字要好得多。另外,衛靈公因衛國發生變亂而逃亡到鄰近的諸侯國,北宮喜與析朱鉏?明他平亂歸國,衛靈公如願以償,喜不自勝,為了褒獎平亂功臣。竟別出心裁,立即賜北宮喜諡為貞子、析朱鉏為成子( 子是爵位) 。二人生而得諡說,也屬例外。 ?

?親貴、大臣死後賜諡,唐宋有議駁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議上,若名實不相符,給事中可以駁奏再議; 明清則由禮部擬諡,皇帝核定,禮部有時也會多擬幾個以備皇帝選擇。 ?

?帝王美諡無過於文、武,大臣之諡極于文正。宋代夏竦死,曾惹起議諡的爭論。最初太常博士擬為文正,後司馬光反對而改為文莊。朝廷賜諡,很多時都是有褒有貶的,有的還既揚善、又不諱惡。例如唐代蕭瑀諡號貞褊,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美諡亦可追奪,如秦檜死後,宋高宗賜諡忠獻,意思是褒揚他危身奉上、智質有聖,至宋甯宗時追奪原諡論,改諡繆醜,那是指斥他名實相悖、怙威肆行。明清的情況則較為特別,規定禮部奏請才能得諡。換句話說,獲得請諡者必是朝廷眷念憐惜之臣,其諡號自然沒有貶意,只不過讚美程度有輕重之別。 ?

?最後,一個頗有趣的問題是,歷代失政的帝王、失國者是否惡諡隨身呢? 答案又未必。失政者亦有得美諡的,例如弒父的楚穆公、東漢的桓帝。假若失國者由新朝定諡,他們才較容易得到惡諡。 ?

?除了正式的諡號外,也有私諡。私諡始于東漢。私諡不出於朝廷,而由門人、故吏為著名文士學者所立,如東晉陶淵明的私諡是靖節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諡為和靖先生,世稱陶靖節、林和靖。宋明時期私諡也屢見不鮮。

民無能名曰神
靖民則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仁義所往曰王
立志及?曰公
執應八方曰侯
賞慶刑威曰君 從之成?曰君
揚善賦簡曰聖 敬賓厚禮曰聖
照臨四方曰明 譖訴不行曰明 果慮果遠曰明
經緯天地曰文 道德博聞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湣民惠禮曰文 賜民爵位曰文
綏柔士民曰德 諫爭不威曰德
剛強直理曰武 威強敵德曰武 克定禍亂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誇志多窮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淵源流通曰康 溫柔好樂曰康 安樂撫民曰康 合民安樂曰康
布德執義曰穆 中情見貌曰穆
容儀恭美曰昭 昭德有勞曰昭 聖聞周達曰昭
治而無眚曰平 執事有制曰平 布綱治紀曰平 克定禍亂曰平
由義而濟曰景 耆意大慮曰景 布義行剛曰景
清白守節曰貞 大慮克就曰貞 不隱無屈曰貞
辟土服遠曰桓 克敬動民曰桓 辟土兼國曰桓
能思辯?曰元 行義說民曰元 始建國都曰元 主義行德曰元
聖善周聞曰宣
兵甲亟作曰莊 叡圉克服曰莊 勝敵志強曰莊 死于原野曰莊 屢征殺伐曰莊 武而不遂曰莊
柔質慈民曰惠 愛民好與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剛德克就曰肅 執心決斷曰肅
不生其國曰聲
愛民好治曰戴 典禮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傷
短折不成曰殤
隱拂不成曰隱 不顯屍國曰隱 見美堅長曰隱
官人應實曰知
肆行勞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懼從處曰悼
凶年無穀曰荒 外內從亂曰荒 好樂怠政曰荒
在國遭憂曰湣 在國逢?曰湣 禍亂方作曰湣 使民悲傷曰湣
貞心大度曰匡
德正應和曰莫
施勤無私曰類
嗇於賜與曰愛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禮曰魏
教誨不倦曰長
肇敏行成曰直
疏遠繼位曰紹
好廉自克曰節
好更改舊曰易
愛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簡 平易不訾曰簡
尊賢貴義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賢敬讓曰恭 既過能改曰恭 執事堅固曰恭 愛民長弟曰恭
執禮禦賓曰恭 芘親之闕曰恭 尊賢讓善曰恭
威儀悉備曰欽
大慮靜民曰定 純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慮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 甲冑有勞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質淵受諫曰厘 有罰而還曰厘
溫柔賢善曰懿
心能制義曰度
聰明叡哲曰獻 知質有聖曰獻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愛親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協時肇享曰孝
執心克莊曰齊 資輔共就曰齊
甄心動懼曰頃 敏以敬慎曰頃
柔德安?曰靖 恭己鮮言曰靖 寬樂令終曰靖
威德剛武曰圉
彌年壽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追補前過曰剛
猛以剛果曰威 猛以強果曰威 強義執正曰威
治典不殺曰祁
大慮行節曰考
治民克盡曰使
好和不爭曰安
道德純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內思索曰思 追悔前過曰思
行見中外曰愨
狀古述今曰譽
昭功甯民曰商
克殺秉政曰夷 安心好靜曰夷
執義揚善曰懷 慈仁短折曰懷
述義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業曰烈
剛克為伐曰翼 思慮深遠曰翼
外內貞複曰白
不勤成名曰靈 死而志成曰靈 死見神能曰靈 亂而不損曰靈 好祭鬼怪曰靈 極知鬼神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愎很遂過曰刺 不思忘愛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好變動民曰躁
不悔前過曰戾
怙威肆行曰醜
壅遏不通曰幽 蚤孤鋪位曰幽 動祭亂常曰幽
柔質受諫曰慧
名實不爽曰質
溫良好樂曰良
慈和?服曰順 柔賢慈惠曰順
博聞多能曰憲
滿志多窮曰惑
思慮不爽曰厚
好內遠禮曰煬 去禮遠?曰煬
內外賓服曰正
彰義揜過曰堅
華言無實曰誇
逆天虐民曰抗
名與實爽曰繆
擇善而從曰比??

2.2閱讀古埃及文


學習古埃及文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如何讀出這些古埃及文呢?我們看一看這個例子,圖像 是一個房子的形狀,通常被加上其他符號書寫成「住家」或是「屋舍」:

〔pr〕屋舍
這個時候,「屋舍」這個字是由p和r這兩個發音所組成的pr。我們可以試著將這種文字形式放入今日的語言系統中,然後去翻譯古埃及文,這在後面幾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不過,正如今日語言特色一般,同一個唸法卻不一定意義相同,我們可以接著看下面的例子,同樣是由p和r所組成的pr,卻有「離開」、「遠離」的意思:

〔pr〕離開、遠離
在上面的例子中, 雖然長得很像房屋,但是卻與「房子」完全無關連,只是當作一般的「字母」專門負責發音而已,你也可以把像 的符號當作是音標一樣看待。這有一點類似一種「看圖猜意義」的遊戲,把想說的東西繪在紙上,然後認出的人會說出這個成語,當很多人都認可這種圖案時,就可以把這種圖案當作文字一般看待。

古埃及文和中文的發音有極為類似之處,拿「梅」這個字來說,其中的「每」就一種「聲部」,「木」可能算是「形部」,這種「形聲字」就跟埃及文的許多書寫模式一樣。「梅」這個字的意義跟「每」毫無關連,但是唸法上卻十分相似,比較起來,「每」這個符號的意義是不是跟上面的 或是 中的 意義很像?

仔細分析 這個字, 雖然跟在當作「嘴」時唸法一樣,但是卻和嘴毫無關聯,這裡只是要搭配 這個符號,以便發出pr的音,所以 在此處有當作補語(complement)的意義。移動中的腳 被當作限定詞(determinative),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像是這裡的 便有「移動」的味道。

加汀納符號列表目錄(Gardiner's sign list catalog)

艾倫加汀納(Alan Henderson Gardiner)爵士,(1879 年 3 月 29 日 - 1963 年 12 月 19 日)是英國埃及古物學家、語言學家和獨立學者。他被認為是 20 世紀早期和中期,最傑出的埃及古物學家之一。 他在學校讀書時,對古埃及產生了興趣,並於...